•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家兔养殖

家兔春繁的技术要点

时间:2016-12-03 14:10:41   作者:兔子养殖网   来源:www.tuziyangzhi.com   阅读:33   评论:0
内容摘要:春季温度渐升,气候适宜,饲草丰富,是家兔繁殖的旺季。要抓信这一有利时机,扩大兔群,增加规模效益。  选好种兔俗话说:“母兔好,好一群;公兔好,好一屯。”因此要选择体健、发育匀称、性欲旺盛、交配力强、体形外貌符合品种要求、遗传性稳定、抗病力强的种公兔。母兔要求生殖器发育良好、乳头4对以上、发情正常、产仔率高、泌乳量多。 ...
    春季温度渐升,气候适宜,饲草丰富,是家兔繁殖的旺季。要抓信这一有利时机,扩大兔群,增加规模效益。

  选好种兔俗话说:“母兔好,好一群;公兔好,好一屯。”因此要选择体健、发育匀称、性欲旺盛、交配力强、体形外貌符合品种要求、遗传性稳定、抗病力强的种公兔。母兔要求生殖器发育良好、乳头4对以上、发情正常、产仔率高、泌乳量多。

  养好种公兔和空怀期母兔要求日粮营养全面,饲料多样化,合理搭配,品质佳,适口性好,易消化,使种兔保持不肥不瘦的中等膘情,以提高繁殖能力。推荐空怀母兔饲料配方:麦麸30%、玉米10.8%、豆饼18%、青草粉40%、骨粉1%、食盐0.2%。种公兔饲料配方:玉米53.5%、麸皮25%、豆饼20%、骨粉1%、食盐0.5%,另外添加多维素0.02%。饲喂要定时、定量、定次数。青草一般喂4次,精料80―100克,青料1000克左右。实行先草后料,以提高采食量,并注意在日粮中补充鱼粉、蚕蛹、胡萝卜、麦芽及贝粉等饲料。加强种兔运动,适当补充光照。单独饲养,以防互相争斗。

  适时配种为了提高配种受胎率,要选准母兔发情期进行配种。按母兔阴户颜色确定配种时机,即“粉红早、黑红迟,火红配种正当时”。可采取一只母兔在发情期用两只公兔先后交配;或者用同一只公兔隔8小时先后交配两次。交配时间最好安排在凌晨3―5时配种,配种完毕将母兔臀部提起并用手轻拍两下,以防精液外流。这样既可提高受胎率,又可使母兔在白天产仔,便于护理,提高仔兔成活率。

  人工催情对体况良好,生殖器正常,以前能正常发情配种的母兔,到这一发情配种期而不表现发情,可实行人工催情配种。常用催情方法有:(1)药物催情:在母兔股内侧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100单位,注射后4―6小时配种;(2)挑逗催情:将母兔放入公兔笼内,让公兔追逐爬胯,刺激母兔发情,上午催情下午配种;(3)气息催情:将母兔提入公兔笼内,任公兔追逐爬胯,过一段时间后将公兔提出,让母兔在公兔笼内过夜,充分接受公兔气息,第2天母兔便会发情,可进行配种。

  搞好母兔孕期及哺乳期的饲养母兔交配7天后,将母兔放进公兔笼内,若母兔拒绝公兔爬胯,并蹬足和发出咕咕的叫声则已孕,反之未孕需重配。母兔怀孕期要喂全价饲料,分娩2―4天后,要增加日给量(平时的1―1.5倍),并要多喂些青绿多汁饲料及豆饼、麦麸、豆渣、鱼粉、骨粉、矿物质等,以提高其泌乳量和防止母兔吃仔兔。母兔妊娠中后期要精心管理,不能随便捕捉、惊吓,以防流产。要单独喂,忌喂发霉变质、冰冻饲料。保持兔舍安静,干燥卫生,防止猫、狗及鼠等动物侵袭。

  精心饲养仔兔仔兔产出后迅速用干净且质地柔软的毛巾将其口鼻粘液擦净,放入到产仔箱中以利防寒保暖。及时让仔兔吃足初乳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仔兔15日龄即可训练开食,多喂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如嫩草、菜叶等,做到少食多餐。35日龄即可饲喂配合饲料,并适时断奶。推荐下列配方:玉米57%、麦麸23%、豆饼4%、菜饼4%、蚕蛹10%、骨粉1.5%、食盐0.5%。保持环境安静,勿惊勿吓,兔舍内略黑暗为佳。如母兔一窝产仔过多,可采用寄养式进行人工哺乳,以保证及时断奶,提高全年产胎数。

  搞好卫生防疫春季各种病原微生物开始大量孳生,是家兔各种疾病发生的高峰季节,必须搞好卫生防疫工作,这是提高家兔繁殖率的重要保证。要勤扫兔舍、兔笼及用具,保持干燥清洁,定期用20%的氢氧化钠液消毒兔舍,用0.1%―0.5%高锰酸钾作饮水或食具消毒,用2%―3%来苏水对地面或用具消毒;严禁饲喂发霉、变质、带泥砂、带露水和有毒有害的饲料;定期在饲料中交替或混合加入氯苯胍、三字球虫粉、呋喃西林、盐霉素等预防球虫病的发生;在哺乳母兔日粮中添加适量桂树叶、刺槐叶、苦荬菜、车前草、鱼腥草、蒲公英、野菊花等,既可防母兔乳房炎的发生,又能有效地提高仔兔成活率;凡从外地引进的种兔应经3周隔离饲养观察,确认无病后方可合群,种兔和仔兔坚持春季接种兔瘟巴氏杆菌二联苗免疫;随时注意观察兔群,一旦发现病兔,及时隔离诊治,严格消毒。

标签:养兔技术  兔子养殖技术  家兔饲养方法  家兔养殖技术  

兔子养殖为广大网友提供最新的养兔技术,最全面的兔子养殖技术就在养兔知识,找最权威的宠物兔子养殖就来中国养兔网
兔子养殖网 版权所有 www.tuziyangzhi.com